理论园地
刘娜: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时代关切与实践逻辑
时间:2024-04-24 22:41:00 来源:思政热点公众号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观点提要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这不仅充分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立场和独特实践意蕴,也为做好青年工作指明了基本遵循

  丰富青年精神世界是时代关切,要充分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中国语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世界语境,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是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文化语境,新时代青年精神状况存在的社会症候是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心理语境。

  在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实践逻辑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育人逻辑、意识形态建设逻辑、先进文化创新逻辑,着力丰富青年精神世界,培养勇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并把“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作为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抓手和主要目标任务之一。青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精神世界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进度。因此,要在深入了解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时代关切与必要性的基础上,充分意识到丰富青年精神世界对于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意义。

一、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时代关切与必要性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转变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物质与精神的交叉点,越是历史发展的交汇期,越是接近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越是凸显出丰富青年精神世界、增强青年精神力量的重要性。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中国语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孜孜追求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经过百余年的奋斗历程,带领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在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已实现了全面小康,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正在迈向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新征程。青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满足青年精神需求、丰富青年精神世界是历史的必然,相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我们都具备了更好的条件去满足、丰富青年精神世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新时代的主题,全面不仅体现在物质充裕、科技发达、社会安康等外在层面,也体现在内心富足、精神丰盈、实践自觉的内在精神面貌。社会主义不等于富裕本身,物质生活丰富不等于精神生活充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满足青年群体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不断丰富青年精神世界与增强青年精神力量,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任务。

2.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世界语境。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布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期,在辩证审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所带来的新要求、新特征、新挑战、新局面的同时,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全面分析和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所蕴含的新矛盾、新挑战。在当今风云变幻、矛盾丛生的复杂世界,特别是西方之乱、各国民粹主义的兴起,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双重叠加并向纵深发展的阶段。“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1](P3)其中,变动性、风险性、冲突性是国际形势最显著的特征,这种变动性、风险性、冲突性既意味着机遇与挑战,也意味着风险和危机,任何一个突发事件,甚至是微小的失误,都可能会造成连锁反应,可能会破坏中国实现和平的发展机遇,甚至影响到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成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冲突,这给丰富青年精神世界带来了新挑战新要求,正如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提出,“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2](P4)。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应有的态度,也是每位青年要深刻领悟的现实启示与历史教训。这样的定力、智慧、意志、认知是青年精神世界丰富的直接文化呈现。只有培育精神世界丰富充裕、社会主义理想信仰坚定的时代新人,才能为中华民族培养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未来接班人。

3.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是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文化语境。充裕的精神世界与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成功密码。一方面,强大的中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挽救民族危亡、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使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精神武器。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3](P13)。在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消除内忧外患,从胜利走向胜利,依靠的重要武器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能与西方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武器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马克思曾指出,“英国工人阶级以不懈的毅力、流血流汗、绞尽脑汁,为使劳动本身成为高尚的事业并使劳动产品增加到能够实现普遍丰富的程度创造了物质手段”[4](P134),实际上,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丰功伟绩也是中华民族以类似的精神状态努力奋斗的结果,不仅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也迫切需要丰富青年精神世界和不断增强青年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美好蓝图。“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自然生态的和谐,还要追求‘精神生态’的和谐;不仅追求效率和公平,还要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精神生活的充实,追求生命的意义。”[5](P150)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规划的宏伟目标、历史任务,必须要青年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勇往直前、努力拼搏方能实现。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以何种精神状态开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直接关系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制定的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4.新时代青年精神状况存在的社会症候是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心理语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绝大部分青年的精神状况总体上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但由于受到西方不良思潮的渗透影响,少数青年的精神状况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地方,这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所要求的社会精神面貌不匹配。一是享乐主义,部分青年把美好生活庸俗地理解为享受物质生活的快乐,正如恩格斯形象生动临摹的图景,“一味追求‘幸福’,就是说,追求吃得好,喝得好;它把粗陋的物质捧上宝座,毁掉了一切精神内容”[6](P505)。二是伪精致主义,基于虚荣心,部分青年不顾自身实际状况,严重提前超支消费、超前享受,营造一种自身生活比较高端、精致的虚幻图景,实际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三是极端利己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部分青年仅从个人角度考虑问题,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对立起来,认为个人的发展与民族、国家“没有半毛钱关系”;更有甚者表面上表现出家国情怀,把自身塑造成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伟大形象,实际上是为了“利己”的目的而去伪装自己、掩饰自己,力求走“捷径”。四是佛系文化心态与“躺平”现象,部分青年内心缺失奋斗精神,内心充满悲观失望,甚至逃避社会现实,自暴自弃,呈现出一种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五是部分巨婴青年以自我为中心,心智与生理年龄处于脱节状态,缺乏规则与法制意识,没有底线与道德约束感,心理脆弱,一旦出现超乎个人心理预期的状况,就会情绪失控,甚至产生极端的非理性行为。六是“香蕉人”现象,“香蕉人”是典型的“黄皮白瓤”,中国人的身体里隐藏着西方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是与崇洋媚外不同的样态,青年“香蕉人黄皮白心”的生活样态与“崇洋媚外”的价值追求相杂糅。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必将依赖青年的奋斗与拼搏才能够实现。当前青年群体精神状态所存在的各种社会症候,揭示了丰富青年精神世界与不断增强青年精神力量是当下开展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强烈的严峻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实践逻辑


丰富青年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更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要坚持以人为本育人逻辑、意识形态建设逻辑、先进文化创新逻辑,着力丰富青年精神世界,培养勇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1.坚持以人为本育人逻辑: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打造青年群体共同的精神家园。丰富精神世界的核心要义是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意、衔接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思想基础,是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基本文化要素和价值支撑。一要引导青年群体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行为举止的基本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伦理原则、行动准则、道德底线与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习惯、理想信念相一致,在潜移默化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转为青年的行为规范和人文素养。二要引导青年群体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发展和丰富各类文化宣传与文化实践体验活动,推动蕴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产品实现大众化、普及化的目标,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浸染功能。坚持以文化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砥砺身心,用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汇聚共识,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练灵魂,激励与引导青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仰、提振良好的精神风貌、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动力源泉,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人文底蕴。三要抓住青年领袖和青年学生关键群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生活规则和行业制度全面结合起来,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领袖和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着力做好文化修养和理想信念建设,选树宣传先进典型,用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引导推动青年精神家园建设。

2.坚持意识形态建设逻辑:以强化意识形态为重点创建安全稳定的文化环境。要以破解青年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创新发展,为丰富青年精神世界提供安全的文化环境。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朝着正确方向,为丰富青年精神世界提供文化支撑和方向保证。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所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机制体制;立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政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顺利完成创新性转变;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创造出高质量的优秀文化产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其在中国式精神文明现代化实践中的理论指导功能,用其武装青年群体的头脑、指导青年群体的实践、增强青年群体的精神力量,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立足于网络的实际发展,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念,牢牢抓住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机遇,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去,积极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发展,牢牢掌握住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切实做好网络舆论工作,针对民粹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错误思潮,以理论宣传“四大平台”为依托,打造网上网下舆论斗争新环境,寻求“最大公约数”,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抵制错误思潮对我国青年群体精神世界的入侵。要主动创新和研发新的融媒体技术,推动融媒体技术更加人工智能化,基于对青年群体的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可为不同的青年群体“私人订制”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精神文化产品,使其更加符合不同青年群体的“胃口”,实现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个性化”与中国化。

3.坚持先进文化创新逻辑:以提升国际话语权为锚点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吸引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与精神灵魂,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历史血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得以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命脉与文化根基。只有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文化丰富青年精神世界,才能使青年群体养成守正创新的优秀精神品质,形成刚勇坚毅的精神力量。要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与生命力,必须要借鉴参考世界各地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开放的文化氛围,极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积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话语体系建设,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共通语言,向全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坚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采用正确合理的丰富青年精神世界的途径和措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理念与伦理原则滋润青年群体的心灵,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升青年群体的精神境界和精神力量,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志气、底气。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文化的传播方式是增强文化自信自强、丰富青年精神世界、增强青年精神力量、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介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播力和影响力方面迫切需要提升国际话语权,可根据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民族特色、不同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打造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能够听得懂、能接受、传得开、可认同的话语体系,构建分众化、差异化、小众化的国际话语传播体系,实现精准化、精细化的国际性传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与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