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园地
李朝阳|提升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4-03-28 13:02:14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

李朝阳,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务副院长。




【引用格式】李朝阳:《提升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4年第1期。


图片

[摘 要]研究如何提升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等教学方法问题,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新时代思政课重要论述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提问,既有课堂教学提问的一般价值,也有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积极性、有效治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特殊价值。有效设问是提问有效性的基础,做到有效设问需注意引导学生养成科学思维,努力在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思想困惑点、社会热点的结合处提炼问题,并注意提升问题的吸引性。同时,思政课教师还要做好发问、候答、叫答、理答等环节的工作。

[关键词]思政课;提问;有效性


新时代以来,特别是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办好思政课,切实发挥好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课堂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提问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关注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提问,探讨提升提问有效性的相关问题,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图片

一、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问的特殊价值

图片

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问,除了有推进教学、激发学生思维、优化教学过程等课堂教学提问的一般价值外,还有其特殊价值。

其一,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在思政课教学中“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办好思政课,离不开学生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一旦有了强烈的积极性,学生就会产生探索新知的激情和坚强意志。从思政课教学的现实看,影响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不足。

乐学始于善诱,课堂教学提问在解决上述问题中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政课与中学相关课程在内容上存在大量重复,很多知识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文科生的熟悉程度还很高,这使得很多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缺乏强烈学习意愿。实际上,学生中有强烈的求新知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提出了恰当有效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在高校思政课上能学到很多新知识,能获得科学思维、思想水平的提升,就会产生认真学习的内驱力。

教学中存在的“有结论、无问题”的现象,也在影响学生学习高校思政课的热情。思政课教材上的结论都是明确的,需要教师在如何引导学生接受、内化这些明确结论上开动脑筋、拿出办法,不只是讲这些结论是什么,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但部分教师并未对此进行深入思考,甚至在教学中出现照本宣科问题,讲得干巴巴的,使思维活跃同时又有较强逆反心理的青年学生产生了拒斥心理。提问出自教师口,包含着种种设疑、引导;入学生耳,帮助他们思考、领悟。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并在解决问题中把握重点、打通难点,辨析错误思潮,解开思想困惑,达成知识目标;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发散、创新,推动他们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科学思维,达成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对世界大本大源的探究中,在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追索中,开阔眼界、提升境界,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达成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过程,就是把思政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结论予以接受、内化的过程。

其二,有助于治理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

在高校思政课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值得重视。从表面看,课堂安安静静,但很可能有同学在刷手机,有同学在做其它课程作业,有同学在打瞌睡……在与手机、其它课程、“瞌睡虫”等争夺学生的过程中,提问是教师的一个有力武器。心理学实验证明,在教师提问时,几乎所有学生的皮电立即升起波峰。如教师尚未指定问题由谁作答,所有学生的皮电就一直保持在高波峰状态。而一旦回答问题的学生确定,其他学生的皮电就会平直下降。可见,教师提问对刺激学生大脑兴奋、保持注意力具有显著作用。

相对直接予以批评,提问在治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具有显著优势。教师提出批评虽是必要的,但批评过多则会产生不良效果,打乱正常教学秩序,伤害部分同学自尊、引发反感,严重的会导致课堂冲突。而以适当的提问予以提醒,则会避免上述问题出现。需注意的是,针对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的提问,必须是提示性而非惩罚性的。部分教师放大了提问的惩罚性功能,把它作为对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的一种变相批评,特别是对注意力不集中且未能回答好问题的学生予以讥讽、挖苦,试图以此教育该学生、震慑其他同学。这可能会破坏和谐课堂氛围,导致学生逆反,产生与教师对立情绪。


图片

二、提高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图片

上述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问的价值,只有在确保提问有效性前提下才能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明确开展有效提问的方法。

(一)设计有效问题的策略

课堂教学提问包括设问、发问、候答、叫答、理答等环节,其中设问是基础。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有效设问,需注意如下三点:

1.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特别注意推动学生养成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规定的是教师期待得到的学生学习结果,一切教学活动都以落实教学目标为导向,是否达成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活动有效与否的根本尺度。这就要求包括提问在内的所有教学环节、教学手段,都必须始终围绕如何达成教学目标来展开。

对于如何通过提问达成高校思政课的知识目标、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学界已有所论述。而同行关注不多的是如何通过提问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养成,以更好地达成能力目标。下文拟围绕该问题重点阐释。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强调“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要“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养成了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终身受用”。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思政课教师“六要”的核心素养,其中之一是“思维要新”,明确“思政课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思政课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观察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强调思政课无论怎么讲,“最终都要落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上来”。这一要求实质上是要通过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思维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能够敏锐地把握问题、以高度的主体自觉求解问题,这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永葆青春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政课教学担负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提问,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养成的训练。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牢唯物史观,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设计提问来达成该教学目标。在讲授抗日战争时,我们可以设计问题——“从国共两党的政党性质的角度,说明为什么二者有两种不同的抗战路线?”在讲授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爆发原因时,可以设计问题——“从国共两党政党性质的维度,说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追求和平民主,而国民党却最终挑起内战?”这样的问题,意在有效引导学生学习、领悟、运用阶级分析方法。

2.在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思想困惑点、社会热点的结合点处提炼问题

高校思政课要讲问题,但并非所有问题都是有效问题,如果只是简单地把陈述句变成疑问句,并不一定就能“钩”住学生的心。教师的有效设问,必须考虑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思想困惑点、社会热点分别是什么,并努力在这三个“点”的结合处提出问题。涵盖的“点”越多,问题就越有效;如所提问题未能涵盖任何一个“点”,则一定是无效问题。

提炼有效问题的第一步,是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确立教学重点,首先要依据教学目标,支撑教学目标越有力、达成教学目标越有效的内容,就越应该被确立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实际上是学生的学习难点,这是由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的矛盾冲突所产生的。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取中等类型学生的学习难点作为整个教学班的教学难点,是实际操作时常用且有效的做法。高校思政课教学难点的选择,要特别注意因受错误思潮影响,单靠学生自身难以辨明是非、认清对错的点。

提炼有效问题的第二步,是理清学生的思想困惑点。从表面上看,学生有疑惑的地方很多,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学生关注的、有疑惑的问题其实也就几大类,要把这些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深入研究解答”。把握学生思想困惑点,基础办法是开展针对全体学生的调研。而相对于问卷调研、访谈,教师在授课中的观察也是必要手段。学生在学习哪些问题时兴趣盎然、课堂表现活跃,对哪些问题则反应冷淡、课堂表现沉闷,教师要心中有数。课后,教师要有意识地与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交流,搞清楚原因,明确学生不爱听与预设问题的关系。通过多次授课中的观察与课后交流,教师就可以有效针对学生的思想困惑不断优化提问内容。教研室集体备课是有效把握学生思想困惑点的重要环节。不同学科背景、经验积累、教学风格的教师互相启发、交流认识,往往能以更高效率、更高精准度把握学生思想困惑点。

提炼有效问题的第三步,是准确把握影响教学的社会热点,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等错误思潮对教学的挑战点。需要思政课教师在全面把握其主要内容、思维方法的基础上,辨识、捕捉、整理、研究,去伪存真。

提炼有效问题的第四步,是找准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思想困惑点、社会热点的结合点,并提出问题。实践证明,涵盖了以上三个“点”的问题,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针对性。密切关涉学生所思所惑,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欲望。(2)批判性。对错误观点不回避、敢斗争。(3)可讨论性。难度适中,问题域广阔,学生有参与探讨的空间与可能。

3.提升问题的吸引性,助力讲活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用“八个相统一”创新教学,“最终要落到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叫人口服心服。”2023年5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又强调:“要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反馈,是拓展学生思维、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所以学生对一些提问没兴趣,往往是问题的吸引力不足。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如果教师设计的提问是——“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可能性是什么?”学生可能会索然无味。一旦被叫答,可能只是讲些不知所云的话,或照着教材上的内容念,敷衍了事。而如果教师转换为下一个问题,大概率会有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即“假设您是一名红军部队的政委,有一位同志无心在农村长期坚持武装斗争,而是一心要到城市领导工人暴动。您准备怎样给他做思想政治工作?”面对这种问题,学生有代入感,有兴趣探讨。教师再提示可以阅读教材上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内容,学生带着任务饶有趣味地去学习教材,开展小组讨论,探索问题的答案。一次课多了这样的几个问题,课堂教学就有了温度、深度、广度,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要“讲深、讲透、讲活”科学道理的重要论述不无裨益。

(二)在发问、候答、叫答、理答中提升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设计好问题是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思政课教师还要做好发问、候答、叫答、理答等环节的工作。

1.合理确定问题数量

“填鸭式”“满堂灌”固然是不可取的,但也要防止打着“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的旗号过于频繁的提问,甚至“满堂问”。提问过多过滥,不是提的问题太简单而难以调动学生思考兴趣,就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难以做出深度思考,或者是冲散教学的内在逻辑,出现分散化倾向,湮没教学重点难点。高校思政课不宜过多提问简单的知识性问题,提问答案单一的“是”或“不是”类问题,这无助于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对于一节课到底问多少问题合适,并无硬性规定,一个重要维度是看学生的注意力。思政课教师要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明确教学对象的注意力特点,通过合适频度的提问,不断刺激学生兴奋点,保持注意力。

2.合理确定叫答对象

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叫答对象选择方式有六种:1.根据学生意愿选择,通过学生举手、抢答等方式确定;2.规律性选择,即按学号、座次的顺序等选定学生;3.随机选择,越来越多的教师借助智能化软件选择学生;4.提示性选择,即选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或出现迟到、旷课、早退问题的学生,甚至带有惩罚意味;5.帮扶性选择,对学习基础差的同学给予更多机会;6.择优式选择,挑选优秀学生回答问题。

以上六种方式,除不应把提问当做惩罚手段外,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根据课堂教学具体情形交叉使用上述方法,是教学中的常见样态。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是,不要过多使用规律性选择方式确定叫答对象,因为这样会降低其他学生关注问题的注意力。更要注意的是,叫答对象的选择关涉到教育公平。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关注所有学生的权利,保证全体同学均有机会参与。这对班级规模主要是100人左右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并不容易。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思政课教师在提问中的公平与否,是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具体表现,会影响他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解、认同,影响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3.合理确定回答方式

在候答阶段,一定要留下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常见的误区是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过短。一旦学生答不上来,教师立即换其他同学回答。这种做法并不科学,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简单应付或索性拒绝回答。对于非常重要,且难度大的提问,要给学生留下认真思考的时间,甚至在开展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问题。比如,上述“假设您是一名红军部队的政委,有一位同志无心在农村长期坚持武装斗争,而是一心要到城市领导工人暴动。您准备怎样给他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就不适合在提问后,让学生稍做思考即予以回答。把同学组织起来,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小组交换意见,在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问题,效果会更好些。小组可以是在课堂上随机组合的,但最好在学期初就确定下来。为体现高校思政课教学色彩,小组名称可以用课程教学中的专有名词。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小组可以用红船组、井冈山组、长征组等命名。

4.合理做出理答行为

在课堂教学提问中,教师要考虑教室等场域的影响。高校思政课百人左右的教学班,要在100平米左右甚至更大的教室上课。如果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过小,效果会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激励学生大声回答。在学生声音实在不能覆盖整个课堂的情况下,教师也不要轻易换人,而是高声重复学生的答案,鼓励学生完成问题。

在提问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加强引导,并对学生予以真诚、中肯的表扬。课堂教学提问的目的,不是要在学生中寻找正确答案,而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习积极性,推动他们学有所获,达成教学目标。为保证教学的挑战度、创新性,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提问应以具有一定难度的高层次、发散性问题为主,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发表意见、阐述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做评论。适度延缓教师评论的步伐,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达成教学目标不无益处。在理答中,教师要努力澄清、综合、扩充、修正、提升学生反应并做出中肯评价,特别是要帮助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养成科学思维,善于引导学生表达对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信仰,激发强国情、报国志,提升思想政治觉悟。


图片

三、余论

图片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离不开对教学艺术的精益求精。研究如何开展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等教学方法问题,是扎扎实实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办好新时代思政课重要论述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前,教育学科在课堂提问方面产出了很多高水平成果,普教系统的思政课教师在该方面也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但高校思政课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关注则有所不足,且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较多低效、无效的课堂提问。切实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固然需要我们以高水平的科研奠定有效设问、高质量理答的学术基础,但也需要我们在遵循有效提问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努力,需要我们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系统考虑中,结合大学学段的特点精心设问、发问、候答、叫答、理答。为此,我们必须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更大精力深入研究提升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内涵、判定标准、实施策略等问题,并汇编有效提问案例集,以教学观摩、研讨等方式加强交流沟通,使有效的课堂提问不断涌现,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得以不断提升。



说明:公众号在推送时略去了原文中的相关注释和参考文献

文章来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4年第1期